为进一步深化校局合作,服务公安机关教育训练,推动警务理论与实战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院教科研服务公安实战能力,4月22日至25日,学院精心组织骨干教师团队奔赴海东市公安局,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有组织科研调研及送教基层服务”专项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基层警务改革实践、科技赋能实战等前沿课题,通过座谈交流、专题送教、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实现了“科研扎根一线、教学服务实战”的双向赋能目标,为深化校局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 | ![]() | ![]() |
共谋发展:校局联动开启合作新篇章
调研组先后在海东市公安局、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公安局进行专题座谈活动。海东市局、县局各业务支(大)队负责人围绕治安防控体系创新、警用科技装备应用、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关键议题,详细介绍了基层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调研组教师与各警种业务骨干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深入收集基层在警情分流、证据固定、智慧警务建设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并就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达成多项共识,为后续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调研组启动多轮“送教基层”活动,为东公安干警开设了《公安大数据实战模型与典型案例解析》《警务实战理念及教学法》《巡逻防控技战术》《警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枫桥经验与矛盾纠纷化解》等专题课程。通过案例剖析与模拟演练,助力一线民警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技战水平。
![]() | ![]() | ![]() |
观摩学习:科技强警赋能实战新变革
调研组深入海东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云箭”战队,观摩警用无人机科研成果、编队飞行及反制技术演示。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研讨,调研组充分了解了警用无人机技术在打造社会治安防控“全能触角”、打击犯罪“空中利刃”、战斗力快速生成中的创新成果,并与特警队员围绕“无人机+各警种”融合应用场景展开深入研讨。
在市局、县局“情指中心”,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智慧化警务应用”及“智慧公安立体化防控平台”,全景式领略了其在服务打击新型犯罪、预警预防实战需求、服务民生急难愁盼小事小案、服务涉隐要素管控需求等方面的先进科技化应用。
调研组一致认为,海东市局、县局在科技强警方面的探索成果显著。警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从平面巡逻到立体防控的转变,拓展了警务工作维度,尤其在应急处突和复杂环境侦查中优势明显。“智慧公安立体化防控平台”的搭建,实现了数据的深度整合与智能化分析,有效提升了警务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这些科技手段不仅增强了公安机关应对新型犯罪的能力,还在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警务工作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为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保障。
![]() | ![]() | ![]() |
深研交流:亲身感悟警务改革新亮点
在情指中心调研期间,海东市公安局局长安胜年全面细致地为调研组教师讲解了海东以多所联片“大防区”建设,破解派出所“两队一室”建设难题的改革思路、探索实践与经验成效。调研组同时赴平安区公安局“莲花山”大防区、平安主城大防区、循化积石大防区的代表派出所,实地考察“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执法办案区、公安矛调室、综合指挥室等软硬件建设功能区。通过听取讲解、实地体验和座谈交流,深刻感受到海东公安以综合指挥室为中枢、社区警务队与案件办理队协同作战,通过科技赋能、精准防控、专业执法,推动辖区警务工作从“单打独斗”到“合成作战”,从“疲于应对”到“精准防控”转变,以多所连片“大防区”为牵引的“两队一室”警务改革破解了基层警务资源分散、效能不足的难题,走出了一条“科技支撑、专业分工、警民共治”的有效路径。
调研组真切感受到了“大防区”警务运行模式在参与大型活动安保、维护交通秩序、应急处突、治安防控、案件侦查、安全宣传、辅助执法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和实战效应,增长了见识,拓展了实战思维。
![]() | ![]() | ![]() |
学思践悟:立足实战探究教改新形态
此次调研送教活动,既是警院教师“把论文写在实战一线”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化校局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活动累计开展专题送教5场,覆盖民警300余人次;梳理出多项基层需求,为后续科研攻关与专业建设提供了精准方向。
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推动教学系部与基层单位、专业教师与业务民警“结对共建”,深入基层一线,虚心学习请教,围绕警务改革难点主动寻求合作,联合科研攻关,打造“教学—科研—实战”闭环生态,为公安工作现代化注入青海警院使命担当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