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开展专业产教融合,加强“研学基地”校局合作共研,4月22日上午,学院法律系应邀参加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召开的座谈会,系部教学团队代表、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与实务部门三方齐聚,以“研学互促共进 理论实务互融”为主题,围绕法学教研与检校协同创新展开交流。
会上,城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郝玉梅通报2024年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情况。随后,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刚、学院法律系教师任倩结合本校法律专业发展实际作介绍说明,各方打破信息壁垒,相互间的了解进一步夯实。
产教协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交流研讨过程中,法律系教师刘夫刚以课程共建助力教学改革向检察院提出深度合作意向。他表示,检察官参与课程设计,推进典型案例走进课堂,实务思路融入教学,将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职业适应度,使专业教学更贴合司法实践。希望今后与检察院一道,着力推动司法实践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打造以真实案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聚焦科研,促进理论实务转化。会上,学院法律系、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分别与检察院签署《论文合作意向书》,开启“数据支撑+理论建模”模式。此次合作旨在通过检校联合针对新型法律问题开展研究并共同申报课题,整合检察院实务经验与高校理论优势,攻克实务成果转化难题,拓展科研创新空间。
贯通实践,培育基层法治人才。此外,三方还就深化协同育人,构建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达成了共识。法律系以教师赴检察院实践锻炼为契机,探索职业教育与司法实务融合新路径,将秉持“教学对接实务、科研反哺一线、实践锤炼能力”理念,组织师生参与基层法律服务,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
此次交流座谈会立足职业教育定位,精准对接法律职业教育与司法实务需求,丰富了校局合作长效合作机制内涵。未来,法律系将在案例共享、课题共研、师资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拓宽渠道、持续发力,推动公安法治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基层法律服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