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学院法律系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 “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24-11-07浏览次数:10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全国、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我院法律系党支部成功入选全省高校“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这是学院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又一次突破,也是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

  

IMG_2977.JPG_鍓湰.jpg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是教育部、教育厅为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一项专项行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专项行动为期3年,入选党支部将在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四个方面进行专项行动并落实新举措。

近年来,在省教育厅、公安厅和学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法律系党支部始终坚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学院党建总体要求,系统设计、一体推进、特色打造;强引领、强根基、强融合、强保障,赋能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24年2月法律系党支部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0月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在支部书记杨晓峰和支部班子的带领下,秉承“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理念,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育人动力、党建成效转化为育人实效,达到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与促进中心工作的双重效应。

  

1.jpg

  

下一步,法律系党支部将继续对标对表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标准,加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落实专项行动团队工作措施,梳理查找党建业务短板不足,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为基石,不断丰富党建品牌内涵,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领悟数字赋能教实质,推进专业教改革,提高专业服务社会质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师资队伍育人强大力量,努力为培养学院服务青海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而努力。





党建筑牢堡垒  聚力育人动能

——法律系党支部工作综述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

一份份闪亮答卷、一幕幕温暖画面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凝聚着法律系党支部党建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2.jpg

  

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夯实师资队伍育人之基。

以思想淬炼“强”支部政治功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支部组织力。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规范支部政治生活,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严组织生活“强”支部班子建设。认真履行支部书记“一岗双责”,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集体议事制度,健全完善支部书记、支委分工合作机制,建设坚强支部领导班子。以创新形式“强”支部党建活力。通过开展“学习基层公安英模”、参观青海省廉政教育基地、智慧党建中心等主题党日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支部生活形式与内容,激发支部教师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强大政治热情。以久久为功“强”暖警爱警措施。认真履行党组织关心爱护党员职责,常态化开展帮扶慰问送温暖活动,在部门教职工中进行系统摸排,对有重大变故、患有重大疾病或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努力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鼓励、人文上关怀。



    

    

  

加强党支部学习实践转化,形成师资队伍育人之效。

法律系党支部始终致力于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际动力,在教学工作中融入党建思政元素。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纪进课堂、进头脑,融入教学体系,较好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以师资队伍学习积累,推进搭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纪》教学团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具体做法:一是支部认真组织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全系教师将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治使命,融入各专业教学和职后培训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党对立德树人的全面领导,发挥公安院校作为我省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作用,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使命。党支部以获批的教育部《刑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培养为引领、辐射带动法律类其他专业课程,坚守课堂法治教育主阵地,目前已实现在各专业学历班和各类职后培训班全面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和专题讲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浸润法律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梳理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优质课程资源,构建法律类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体系,形成了“金字塔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滴灌式”引导学生、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深刻内涵,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其政治辨别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二是开展党纪党规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党支部将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动员,奠定党纪学习教育思想基础。支部召开会议部署,传达上级和学院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及步骤,根据学院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安排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任务环节,推进落实每次学习活动,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项规定任务,确保党支部成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重视落实,打造学思践悟良好局面。结合支部政治理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按学院进度计划推进集中学习,由支部书记、支委对党纪条例逐字逐句的领学,确保党员教师对新修订《条例》有清晰的理解,深化党纪规矩的认知;结合党纪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学习警示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结合业务,提高知行合一的能力。支部始终坚持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的实际动力,发挥教育教学职能,结合系部业务,积极领受职后培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专题任务;搭建阶梯式老中青教学团队,督促教师开展资料收集、内容梳理、课件制作等教学准备,以此为基础,组织集体备课交流、培训班听课评议、系部专题论证等集体教研活动。做好成果转化,开展学院培训和送教,为学院网络教育监管培训班、城北公安分局新招录辅警班、西宁市公安局轮值轮训班、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0余个培训班近三千余民警、行业讲授;积极发挥专业教师服务基层职能,将党纪专题送教至乐都区公安局、西宁市铁路公安处等基层实战部门,为省政府办公厅综合一处来学院开展党建活动进行《党纪》解读,取得良好的评价。

  



推进党支部党建实践活动,打造专业特色育才品牌。

发挥党建共建效能,推动支部建设水平。校内,法律系党支部与学院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中宣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四下基层”工作方法中蕴含的群众工作实践精神,以支部作为专业服务社会、普法惠及基层的“排头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组织两支部党员、教师和法宣青年社团学生赴学院联点村开展法治宣传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落实“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出村、服务不缺位,为助力持续提升向好的法治环境,阿家庄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贡献专业力量。校外,与青海省女子监狱第三监区党支部共同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学党纪、明规矩、强党性”为主题,结合学习体会与工作实际与监狱民警交流研讨。与西宁市城东公安分局开展模范座谈主题党日活动,用法律专业优秀毕业生成长为青海省优秀人民警察实例教育党员队伍提振干事创业信心,共商“室队一体”合作路径,为执法办案中法律适用、案情分析及规范执法等具体业务提供智力支援,依托实战单位丰富工作经验和实战需求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与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和兴海县检察院开展党建活动,搭“检系”合作途径,促队伍素质提升。



发挥队伍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创新专业法律社会服务为特色,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平台,提炼形成“警心红色律动站”党建品牌,组织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助力青海法治社会建设,提升教师法律法律实践能力反哺教研,充分激发党员教师干事奋进热情。2022年至今,面向社会、基层公安机关和学院乡村振兴点,开展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与基层送教和民警权益保障等工作,以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和进基层等形式勇担当、善作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基层服务效果。系部结合法律专业特点,成立“法宣青年”学生社团,依托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法律实践活动,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校内外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发挥新时代公安院校专业学生服务基层作用。2019 年至 2024年,指导学生连续参加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海赛区),分别以“法缘”、“警盾筑梦”、“学警初心. 法润民生”、“法治惠乡村·警心促振兴”等项目获得该赛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三次银奖三次铜奖,4名青年骨干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学生社团连续两年获得学院优秀社团,师资队伍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取得育人实践性成效,有力服务和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作为学院基层党支部,持续将加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做好思想教育、凝聚师生合力“基本功”,推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主业务”作为党支部的1项重大课题。以党建品牌培育创建为引领,铸就支部坚强战斗堡垒,激发红色动力,推动系部各项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推动形成党建与业务“双融协同促进”良好局面。近年来成绩硕果累累,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先进党支部,2021年5 月《刑法》课程顺利获批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民法》课程获批青海省在线精品课程;《刑法》课程获批青海省优秀公开课。2023年法律系获批青海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4年2月法律系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0月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师资队伍有24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院级各类奖项。3 名获得青海省“135 高层次人才”荣誉称号;1 名获得 “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 名青海省级骨干教师;2名获得青海省公安厅直属机关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 名获得青海省小岛奖学金;1 名授予学院三等功荣誉称号;2 名获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2 名获学院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实战化教学竞赛、科研成果展评二等奖;2 名获学院教师科研成果展评二等奖。师资队伍有丰富的教学、课程建设经验,《刑法》课程教师团队 3 名教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师资队伍3名教师入选 “青海省省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9名教师取得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以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平台,积极以党建带团建引导“法宣青年”社团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公益法律服务社会工作,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法律职业道德。重视加强与基层行业联系,积极结合课程育人功能,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改革意识强,信息素养高,教学团队师德师风优良,教学效果得到了社会、学院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