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明媚而热烈,初夏的校园草木繁盛、鲜花溢香,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季节里,迎来了学院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根据学院的工作安排,法律系紧密结合“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活动主题,精心选定法律事务专业以“模拟法庭”实训方式展现学生职业技能。5月13日、14日下午,由法律系教师精心指导的实践活动在学院模拟法庭实训场所如期举行,学院23级法律事务专业、法律文秘区队学生参与了庭审观摩。为强化校局合作协同育人作用,突出活动的真实性、实践性,法律系还邀请城中区法院刑庭庭长朱晓柳法官、少年家事审判庭杭丽法官参与专业指导,并开展现场点评和教学活动。
![]() | ![]() | ![]() |
模拟法庭实践活动,通过真实的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判过程,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能较为全面展现出法律专业学生运用法律的综合能力。此次参与模拟法庭演练的22级法律事务专业同学态度端正,积极投入到演练的各个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从文书的制作,到庭审程序的规范,从角色的选取,到庭审细节把握,都精心打磨。庭审时,“审判长”威严把控,“公诉人”义正言辞,“辩护人”据理力争庭,将庭审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当庭宣判等整个刑事审判的每个环节,都流畅有序地展现在观摩师生面前。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到审判的全过程、法庭的庄严公正,并深刻感悟到专业理论如何在真实的庭审工作中被理解和运用。
![]() | ![]() | ![]() |
模拟庭审结束,学生们踊跃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有同学说:“通过参与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我深刻感受到法庭审判的严肃性和庄重性。”有同学说:“平时我们学习法律知识都来自课堂,理论知识多、具体实践少,这次通过亲身体验法律的应用,增强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学生说:“坐在庭审席上跟坐在教室里排练的感觉完全不同,法庭很庄严,程序压迫感很强,庭审中不自觉地代入到角色中,让我更加深刻理解程序正义的价值”。
![]() | ![]() | ![]() |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亮眼,庭审程序规范,法言法语表述专业……”模拟庭审结束,朱晓柳法官对同学们的认真演绎予以了表扬和肯定,同时,也从专业的角度对庭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她深情的勉励同学:人生不能彩排,一定要树立好自己的目标,一定要胸怀公平、正义的法治情怀,活出精彩的人生。而杭丽法官在直言不讳地指出庭审中需要完善的实体与程序问题后,也激励同学们,模拟法庭不仅仅是一次生动的职业体验课,更是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大课堂相容的思想政治课,同学们在体悟法律条文和司法程序综合理解和运用的同时,更是对新时代公正、法治精神的践行,并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学有所成。
此次演练活动较好展示了法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令同学们对法律知识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获得清晰体验,展现出法律事务专业的实践技能,同时,也使参与旁听的23级新生切身感受到了法治精神、培养了其追求公平正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彰显出法律职业教育中职业素养。
![]() | ![]() |
今年是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的十周年,也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体现。而专业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则是法律系持续推进“三全育人”试点院系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德技并修职教理念的有益实践,今后,系部将一如既往秉持“学一技之长立一生之本,以一技之长赢美好生活”的教育理念,不断尝试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努力为培养青海基层法治职业人才贡献部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