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创品牌 把握机遇求发展 ——汉藏双语教学特色工作介绍

发布者:李宪鑫发布时间:2020-11-08浏览次数:1705

我院双语教学积淀深厚、历史悠久。1987年原青海省司法警官学校开办少数民族干部法律中专班开办民族班(学制两年半,属成人中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截至目前,汉藏双语教学在我院经过了30余年艰辛历程。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及兼通汉藏双语的公安政法人才,为青海的民族发展和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行双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1.我省兼通双语的公安法律专业人才奇缺,为克服办班存在的师资缺乏的问题,在省司法厅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原司法警官学校陆续从各大民族学院、自治州选调兼通汉藏双语的教学人员7名,并选派双语教师到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法律专业(第二学位)。2000年学院合并升格,组建了民族部,在公安大学的支持下,选派双语教师去公安大学进修治安专业,以适应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2.外引内建,打造双语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前后招聘法学学士、文学硕士研究生1名,文学学士、法律硕士1名;招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6名;学院资助培养双语法学硕士1名,正在资助培养双语博士生1名;先后安排11名双语教师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江苏警院等院校进修学习。

3.近年来,学院安排双语教师下基层挂职、实践锻炼10余人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双语教师到公安司法机关学习一线干警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培养符合藏区政法工作需要的双语人才。

(二)制度先行,为双语教学保驾护航

为加快汉藏双语特色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汉藏双语教育水平,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彰显公安教育职业特色和汉藏双语教学培训特色”“实施特色建校战略”的发展目标,将“政法类专业汉藏双语教学作为学院办学的一个特色项目重点予以培植和发展”,积极推进汉藏双语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2018年,学院为加快汉藏双语基地建设,专门制定了《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关于加快汉藏双语基地建设实施意见》。

(三)加强专业建设,促双语特色教学长足发展

1.组织教师对公安、法律(汉藏双语教学)专业进行认真评估诊断,全面修订了公安、法律(汉藏双语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专业人才标准、课程标准。

2.根据公安、政法机关行业制修订的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积极探索藏语等级水平测试工作,研究制定了《藏语基础》测试标准、考核形式。

3.近年来,我院先后两次召开汉藏双语教学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与沟通。通过思想接触,自由争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认识得到统一,促进双语教育教学良性发展。

三、工作成效

(一)师资队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独树一帜

目前我院汉藏双语教师共16人,其中取得高级职称教师8人、讲师6人、助教2;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教师7人,具有“双语+双师型”的教师4人;兼职教师4人。团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梯队明显,年龄结构合理。打造了国内唯一的结构合理、老中青梯队明显,藏汉兼通,既懂专业知识,又懂民族政策、民族风俗,校内外专兼结合,“双语+双师型”结构比较合理,能使用汉藏双语进行教学的公安法律类专业师资队伍。

2011年,教育部专家组在对学院进行第二轮人才培养评估时,对学院的特色建校战略及师资队伍给予了“具备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公安职业教育特色,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十分宝贵的双语师资队伍”的高度评价。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公安法律类专业群初见成果

19898月面向省内招录汉藏双语法律专业学生,开启了汉藏双语法律专业建设的序幕,截至目前,先后开设了法律事务、治安管理、司法助理、法律文秘专业,形成了实施双语教学的公安法律类专业群。

2006年法律事务(汉藏双语教学)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2015年公安部将治安管理(汉藏双语教学)专业确定为全国重点专业培育项目。

2004年和2011年的两轮教学评估中,汉藏双语教学作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2016年,双语教师团队创新制作的《藏文字母教学卡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2018年正式出版发行,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专利权、版权的藏文字母教学卡片。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启动“教育部资助项目高校藏汉双语法学(藏文)系列教材”的翻译工作,目前已完成《刑法》《民法》《法理学》《宪法》及《民事诉讼法注解》的翻译并正式出版。



2019年在全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民族语文翻译优秀作品展览”中我院双语系列教材(教辅资料)获得全国及全省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对此,省政府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室专门发来感谢信,作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高度评价。



2019年,《汉藏双语诉讼法辞典》正式出版发行,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双语法律文化出版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由我院汉藏双语教研部拉华才让、斗拉两名教师分别承担了刑事诉讼法卷和行政诉讼法卷的翻译工作。该辞典的出版发行对于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提高藏区政法机关、高校及其他法律工作者的程序法素养,加强藏区法制宣传教育,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填补了我国汉藏双语类诉讼法辞典的空白。




汉藏双语教学工作案例荣获2019年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典型案例,并选入《2019年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典型案例和优秀师生先进事迹汇编》当中。



截止目前,学院已出版使用的法律和公安类汉藏双语教材、教辅资料共计39本,待出版和正在编写(译)的法律类和公安类教材共计36本,辞典1部,国家专利1项。



(四)发挥汉藏双语教学优势,创教育扶贫新模式

2018年,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决策部署,在教育厅、公安厅的共同支持下,与玉树职校签订教育扶贫合作办学协议。2019年、2020年共录取两个班级80名扶贫点学生在内的玉树中职学生,升入我院学习藏双语法律文秘、法律事务专业。

(五)“基地”为双语特色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3年,公安部“全国公安民警汉藏双语培训基地”在我院挂牌;2014年,我院成为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训基地”。我院成为省内首个拥有两个国家级汉藏双语类培训基地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依托两个基地,我院先后举办了全省民族语文翻译暨民族语文管理人员培训班、全省司法系统民警汉藏双语培训班、全省公务员汉藏双语培训班、全省公安机关汉藏双语提高培训班、全国汉藏双语律师培训班、湖北省公安系统民警汉藏双语培训班等10余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900余人(次),赢得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六)双语教学服务社会受欢迎

三十余年的岁月里,双语教师在藏区的党政机关、学校、寺院、农村牧区、广播电台等各个角落留下了普法的足迹,他们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普法宣传者,还是政策解读者。我院双语教师先后用藏语进行政策解读、法制宣传多大百余次,在农村牧区老百姓当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并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供稿部门:汉藏双语教研部

供稿人:拉华才让